欢迎访问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是:
培养和学位

培养和学位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学位 > 培养和学位 > 正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2年11月03日 11:30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305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服务。

(二)信仰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并初步具备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科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三)思想政治教育

三、培养年限

学制为3年,未修满规定学分、论文没有按时完成,不能按期毕业的学生,可视情况延期毕业,学习年限最长可延至5年。

四、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

1课程学习在入学一年内完成(专业方向课在第三学期完成)。硕士生个人学习和导师的引导相结合,学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

2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3课程教学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施专题式教学,运用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学习方式,突出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研究性,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和研究制度。

(二)文献阅读

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习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本学科为学生学习需要制定必读经典文献书目。建立学科读书报告制度,导师应积极指导硕士生阅读文献、工具书的使用、文献资料的查索、鉴别、分析等,学生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提交一次书面读书汇报,导师及导师组负责对学生读书情况进行考核。

(三)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组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同时积极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修满30学分以上方能申请论文答辩。课程设置包含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和学术与实践活动五个类型。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一学期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     18学时        1学分    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学时        1学分    第一学期第一外国语(英、日、俄)                     36学时        2学分    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6学时      2学分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6学时        2学分    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6学时        2学分    第一学期

(二)专业必修课(4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选读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       36学时       2学分     第二学期                                                                            

(四)专业方向课(2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       36学时        2学分   第三学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36学时        2学分   第三学期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                 36学时        2学分   第三学期

(五)学术与实践活动(6学分)

1. 学术活动(2学分)

1)硕士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获得1学分;

2)硕士生在学期间要选听10次公共讲座或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在第五学期期末,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所在学科存档备案,获得1学分。

2创新创业(1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要完成学校统一开设的职业规划类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或完成其他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取得相应成果,折算获得相应学分。

3实践活动(3学分)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本学科实践活动包括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参加本学科其他年级的开题、答辩活动各1次,获1学分;在导师指导下,以佳木斯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第一作者(或教师署名为第一作者,学生署名为第二作者)身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篇,获1学分;参加学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完成社会调查报告两篇,经导师签字认可后交所在学科备案,获1学分。

六、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讲授与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研讨式教学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用分之一的学时用于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完成。

七、课程考核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根据《佳木斯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考核与成绩管理规定》进行课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口试、笔试、开卷、闭卷、撰写论文等,其中学位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要求闭卷考试。课程成绩包括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硕士生课程学习出勤未达到本门课程的三分之一学时,不准予考试;课程总成绩达到60分为及格。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研究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

(一)研究计划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研究计划,提交各学科备案。

(二)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开题报告。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完成,开题报告审核通过后至少一年方可申请答辩。开题报告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硕士生选题要围绕本学科研究方向,导师组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选题方向偏差等情况。

(三)中期考核

硕士生在第四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并由学科考核小组给出中期考核意见,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硕士生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四)毕业论文的撰写与要求

研究生毕业论文要按照佳木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要求撰写,论文字数必须达到3万字。

(五)论文评阅与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同意,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与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硕士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答辩委员(半数以上)同意,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一次。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佳木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条例》。

九、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部有关规定执行。


附:阅读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出版社

2012

《资本论》(1-3)卷

马克思

上海三联书店

2013

毛泽东选集(1-4)卷

毛泽东

人民出版社

1991

邓小平文选(1-2)卷

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1994

邓小平文选(3)卷

邓小平

人民出版社

1993

马克思主义史(1-4)卷

庄福龄

人民出版社

199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顾海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张耀灿

人民出版社

2006

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

余文烈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0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

高放

云南出版社

1998

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

张岱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中国传统道德

罗国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想史

吴晓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马克思的哲学历程

张奎良

上海出版社

1993

马克思传

戴维·麦克莱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

基础课

1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专题辅导

18

1

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第一外国语(英、日、俄)

36

2

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6

2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6

2

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36

2

1

专业

必修课

4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

36

2

2

研究方向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

36

2

2

研究方向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36

2

2

研究方向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选读

36

2

2

研究方向2

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36

2

2

研究方向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

36

2

2

研究方向3

专业

选修课

6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专题

36

2

2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专题研究

36

2

2

马克思主哲学当代发展研究

36

2

2

中国共产党党史专题研究

36

2

2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专题

36

2

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研究

36

2

2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6

2

2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

36

2

2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专题

36

2

2

专业方向课

2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研究

36

2

3

研究方向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

36

2

3

研究方向2

思想政治教育与现时代

36

2

3

研究方向3

学术与实践

6学分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讲座

18

1

1

学术活动

1

1-5

职业规划类课程

18

1

1

实践活动

3

1-6

版权所有:佳木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地址: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学府街258号
电话:0454-8618606 邮政编码: 154007